新聞資訊
來源:成都網站建設 作者:賽維思網絡 發布日期:2014-04-22 瀏覽:2391次
提要
互聯網金融利用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不僅改變人類經濟的時空邊界,也改變了傳統市場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程度,改變了投資者進入金融市場準入方式,弱化投資者進入市場的專業性要求。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金融而非互聯網,那么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所改變的是現實金融的方式而不是金融本身,因此,互聯網金融交易同樣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所以,對于互聯網金融既要鼓勵它發展,也要從金融角度給予適度監管。
A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不僅向傳統金融提出了挑戰,也給現代金融市場注入無限活力與生機
近幾月來,隨著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風起云涌,對傳統金融業,如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傳統業務發起了全面沖擊。比如,互聯網金融不僅在迅速搶占存款、貨款和支付等銀行三大核心業務的市場份額,也在對證券市場經紀業務嚴重侵蝕并涉足到其他金融市場。面對爆發式增長的互聯網金融,它很快就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相應的討論也異常熱烈。理論界和政府有責任讓大眾了解事物之真相,正確地認識正在發展中的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它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創舉。互聯網不僅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及思維方式,也正在改變人類的經濟生活及經濟增長模式。因此,以互聯網技術及智能手機主導的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也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
互聯網金融利用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不僅改變人類經濟的時空邊界,也改變了傳統市場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程度,改變了投資者進入金融市場準入方式,弱化投資者進入市場的專業性要求等,它具有小額、快捷、便利、交易成本低、信息較為公開透明、普惠等特征。因此,互聯網金融出現不僅向傳統金融提出了挑戰,也給現代金融市場注入無限活力與生機。
至于有人說到余額寶這種互聯網金融產品是吸血鬼,指責這種產品提高了整個融資市場之成本,對實體經濟不利。這種說法既不了解當代互聯網經濟發展之大勢,也不了解國內金融市場狀況,是不理性與也不科學的說法。但這種說法可以提醒整個社會及民眾認真地對待互聯網金融這個新生事物。不過,作為一個新金融產品與金融工具,無論是產品的專業性、還是政府之監管等方面都會存在明顯缺陷,對投資者來說都得面對著風險。而對互聯網金融之風險認識,我們只有從這個市場及產品的本性入手才能把握其本質,而不是完全否認它。
國內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地發展,在于利用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利用了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及智能手機技術,而這些技術正在改變著整個人類的生活方式、經濟模式、思維觀念等。二是利用了國內傳統金融市場落后與缺陷。因為傳統金融的管制必然會損害市場的發展及部分人的利益,而且互聯網金融正在開始沖擊這種管制,給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出現需要研究的是,它所面臨的巨大風險如何關注與監管。
B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所改變的是現實金融的方式而不是金融本身,因此,互聯網金融的任何交易都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
一般來說,任何金融產品都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其信用都要由組織、或企業、或個人,或政府來擔保。如果沒有誰對該產品的信用擔保,或金融產品的信用擔保不對稱,那么無論創新金融產品的企業還是投資者,都可能把其行為的收益歸自己而把其行為風險讓整個社會來承擔。這就容易使得金融市場的風險越積越高。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金融而非互聯網,那么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所改變的是現實金融的方式而不是金融本身,因此,互聯網金融交易同樣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所以,對于互聯網金融既要鼓勵它發展,也得從金融角度給予適度監管。
比如,最近央行要求暫停支付寶、財付通的線下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等相關業務,并要求支付寶、財付通將相關產品詳細介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情況上報。因為,在相關部門看來,與傳統的相關業務相比,這些金融創新無法受到既有規則管轄,存在一定風險隱患,管理部門要對這些金融產品進行研究,并就此制定相關的監管規則。
對于央行的監管,市場一片嘩然。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對于研究者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從學理上、從市場經濟的法則上、及公共利益角度來分析,揭示事件之真相,這樣才能讓市場及民眾更好地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才能為大眾、相關利益者及監管者的行為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首先,從學理上來說,這些金融產品的核心仍然是金融,而不是相關的技術。互聯網金融的任何交易都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既然互聯網金融也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那么互聯網金融就要有嚴格的信用風險的識別機制和程序,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任何互聯網金融產品都得保證信息公開透明的責任,也有盡責告訴投資者特別是弱勢投資者其風險之義務。另外,互聯網金融的公共性也要求提升金融為實體服務之能力。因此,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監管也是學理上的要求。
其次,從市場法則來看,市場可以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但市場也會失靈。因此,金融監管也是市場之要義。金融創新都不可超越金融監管之底線。而金融監管的底線主要又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創新不能過度扭曲為金融異化,即金融創新的產品不是提高為實體經濟服務之能力,而是變成金融體系內循環謀利之工具,或僅是錢生錢的工具。如果金融創新扭曲成了金融異化,政府有責任對這類產品進行嚴格監管甚至于嚴重限制。二是由于金融本身就是一種公共品,因此任何金融創新都不能危害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比如,導致系統性風險,或成為洗錢的工具。如果一種金融創新超越了這種金融監管之底線,政府就有責任出臺相關的監管規則來規范之。
C
在央行看來,把線下金融業務搬到線上的,必須遵守線下現有的法律法規,必須遵守資本約束
對于國內互聯網金融來說,盡管它給國內傳統的金融市場注入更多的活力與發展之動力,也正在提升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并在一定意義上也增加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但是它面臨的風險與隱患,政府不得不關注,不得不出臺相關監管條例來規范。比如對于最近最為火爆的余額寶來說,盡管它正在沖擊傳統銀行業的存款利率管制,也增加投資者收益,但是余額寶所存在的風險同樣不可小視。比如,資產與負債的期限錯配和冒險的流動性管理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
另外,對于央行暫停線下調碼支付業務,不僅在于這種業務與傳統終端業務模式有很大差別,或突破了現有的業務模式,而且這種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如果沒有嚴格信息識別技術,客戶信息及客戶資金安排隨時都面臨著可能受到嚴重侵害的威脅。就如比特幣,其信息識別技術及加密技術都要先進于線下條碼支付系統,但比特幣運行過程中的問題與漏洞,使得不少客戶遭受到了嚴重財產損失。因此,監管部門對這種互聯網金融業務重新進行市場準入審查也是一種責任。對于暫停虛擬信用卡業務也是如此。
互聯網金融發展必須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市場法則基礎上。以余額寶為例,一方面,余額寶憑借高收益率、高流動性的優勢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戶存款,并讓這些用戶存款享受遠高于一般性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率。另一方面余額寶吸收用戶活期存款之所以能夠獲得高收益,就在于讓這些存款投資于貨幣市場的協議存款。也就是說,存款性質的轉換是余額寶得以獲得高收益的根本所在。因為,兩種存款性質不同,其所面臨的風險及受到監管約束條件不一樣。比如貨幣市場的同業存款不受利率管制、不需繳納存款準備金且享受提前支取不罰息的優惠,余額寶就是利用這種存款轉換而大獲其利。這樣不僅會引發監管套利的問題,也讓銀行的同類存款處于不公平競爭狀態。
所以,為了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監管和控制風險,央行不僅讓互聯網金融的虛擬信用卡、二維碼支付業務暫停,調低網絡支付轉賬額度,而且也提出不允許存在提前支取存款而不罰息的合同條款。在央行看來,把線下金融業務搬到線上的,必須遵守線下現有的法律法規,必須遵守資本約束。
D
保證市場競爭的公正公平是政府基本責任,也是市場有效性的基礎。只有公正公平的競爭,才能讓市場價格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市場經濟是一種合約經濟,無論是交易價格談判,還是交易行為的完成,都基于每一個經濟當事人的自由自愿原則的基礎上。因此,保證市場競爭的公正公平是政府基本責任,也是市場有效性的基礎。因為,只有公正公平的競爭,才能讓市場價格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如果市場競爭由于規則不公正公平,那么優勝者并非通過市場價格機制讓資源得到有效配置,而是通過規則的不公平性而擊敗對手。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優勝者根本就不需要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來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也不會讓優質的服務來增加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更不需要提升對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讓自己在市場中取勝。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不利于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也就是說,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金融,從技術上來看,它可以在線上,但這些線上的金融產品同樣要將遵守線下的法律規則,同樣具有資本約束的要求。既然線下規則對一般性存款有法律上的要求及約束條件,那么線上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同樣要遵守這些制度規則,否則兩者競爭就會處于不公平競爭的范疇上。
央行對余額寶類的存款產品放在一般性存款制度安排下,不允許存在提前支取存款而不罰息的合同條款,就在于讓其存款產品與一般性存款處于一個公平的競爭平臺上,增加其資本約束條件,從而減弱余額寶類互聯網金融可能面臨的風險,并讓余額寶類產品收益率與流動性此消彼長回到金融市場的正常范圍內,這才是保證余額寶類市場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總之,對于國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它是一種必然趨勢,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我們并非要拒絕它而是要正確認識它,同時政府也要出臺相關的法律制度引導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當然,對于互聯網金融最好的監管是少監管,而要做到這點,就要建立起中國的市場信用制度,加快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就得建立起公開透明信息披露機制,這樣才能保證互聯網金融運作建立在一個公正公平的市場平臺上。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Copyright ? www.gac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賽維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蜀ICP備13002520號-3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