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名字與編號分配機構(ICANN)近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舉行會議后表示,將很快開放中文和阿拉伯文頂級域名,以提供更具本地化和個性化的域名體系來應對互聯網的變化。
互聯網自創立以來,在全球范圍內,非英文的用戶數量已遠超英文用戶。為了方便本地用戶使用互聯網,各國各地都紛紛將互聯網上的內容進行本地化。但是,作為網站入口的域名,卻一直沒能實現本地化,仍用英文字符來表示。許多非英文國家和地區自2000年起開始積極推動國際化域名的發展和使用。鑒于互聯網域名本地化是國際互聯網社群的共識,2008年ICANN發布了允許使用中文和阿拉伯文等其他語言作為互聯網頂級域名字符的決定。
中國一直是國際化域名工作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的域名體系中已設立中文頂級域名,中文域名的注冊管理機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起草了中文域名技術標準,并參與了ICANN的“國家及地區代碼頂級域名快速通道流程”的政策起草和修訂。
在多方努力下,“快速通道流程”歷經多次調整和細化,現已接近最終完稿。ICANN宣布爭取在年內完成流程的審核與發布,并隨后開放接受國家及地區代碼頂級域名(如“.中國”)的申請。據ICANN調查,首批提出申請的,將有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沙特、印度、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15種語言和文字的頂級域名。這就意味著包括“.中國”在內的中文、日文、阿拉伯文頂級域名都將出現在全球互聯網用戶面前。
ICANN新增通用頂級域名的計劃,被稱為個性化頂級域名計劃,其本質是希望在現有的“.com”和“.net”等基礎上增加更多的頂級域名供用戶選擇。這一計劃受到了廣大互聯網用戶的歡迎,但也引起一些擔憂。一種觀點認為,開放新的通用頂級域名后,需要保護的域名增加,商標、品牌持有人的在線品牌保護將會面臨更大挑戰。此外,還需關注的一個問題是,新增的通用頂級域名,將給利用域名進行網絡攻擊的黑客提供更多的機會,對用戶的上網安全性帶來挑戰。這些問題已經引起高度重視,相關機構正在制定新政策,并通過各機構間的密切合作提供解決方案。
國際化域名的核心是本地化。其存在的重要意義在于,可使更多的非英語用戶用母語更方便地訪問互聯網,以彌合數字鴻溝。據統計,有94.35%的被調查網民表示愿意使用“.中國”域名訪問網站。不過,訪問網站僅是域名功能的一部分,其他的實用功能還包括電子郵件傳輸、網絡搜索等。
推出個性化頂級域名計劃,為的是支持競爭,促進創新,滿足客戶的選擇權。對于新增頂級域名的申請資質,ICANN已經設定比較嚴格的條件,決不會像購買一般商品那樣隨意。可以想見,隨著國際化域名和個性化域名的推出,未來互聯網域名將會朝著更為方便、更為易用的方向發展。到時候,“無處不在的互聯網”將為人類的生產生活創造更多價值。